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6:58 点击次数:152
都说“一座溪口镇,半部民国史”,溪口从四明山脚下的一座普通小镇,到“民国第一镇”的历史轨迹,也许走进了“蒋氏故居”可以得到详细的解读。
图片
溪口剡溪边景色
“蒋氏故居”是一组民国时期的建筑群,每一座建筑里面都有详细的史料展示,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千年溪口的人文历史,民俗民风,更让我们感受曾经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,见证一个家族王朝的兴衰。
溪口,东邻武山,北接雪窦山,因穿镇而过的剡溪而得名“溪口“,别称武岭。始建于北宋景德三年(1006年),南宋起成为通往四明山和天台山腹地的一个要冲。
图片
溪口蜿蜒的剡溪
穿过溪口银凤广场,马路对面有一座山,名武山,山不高,但就像一座屏风,横亘在剡溪之畔。
武岭门是出入溪口的必经之路,因建在武山之上,故名“武岭”。高大巍峨的武岭门是溪口的标志性建筑,门楼飞檐翘角,古色古香,气势雄伟,葱郁的树木与城门交相辉映。
在门楼正反面的门额上都题有“武岭”二字,分别出自教育家于右任和蒋介石亲笔所题。
图片
武岭门
步入武岭门内,沿着三里长街(现名武岭路步行街),一边是缓缓流淌的剡溪,一边是鳞次栉比的江南民居,古朴宁静,有着浓浓的民国历史韵味。
图片
三里长街上的老弄堂
而“蒋氏故居”建筑群主要分布在此,这里是蒋介石、蒋经国父子出生、启蒙、生活的地方。
蒋介石执掌大权后经常回来,并在此策划了许多历史事件,所以小小的溪口镇,却曾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风暴眼。
据史料记载,在解放军解放宁波奉化前夕,毛主席专门给部队发来电报:“在占领奉化时,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、祠堂及其他建筑物。”
所以虽经历了岁月风雨的变迁,蒋氏故里始终秋毫无犯,保存完整。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。
图片
三里长街旁的休息亭
这里主要有如下景点:
文昌阁,地处武山南端,原本有个小庵堂,名武岭庵,供奉文昌帝君。始建于清雍正九年(1731年),是溪口文士拜祭文昌帝君和聚讲雅集之地。
1924年清明蒋介石回乡扫墓,见其行将倾倒,乃出资重修,建成武关式城门布局的三间两层楼房。
图片
文昌阁正门
蒋宋完婚后,蒋常携宋美龄来此小住,文昌阁成了他们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。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送到溪口软禁,最先落脚点就在文昌阁,后移送到雪窦山。1939年侵华日机轰炸溪口,把文昌阁夷为平地,此后始终是一片废墟,1987年政府按原样重建。
在文昌阁的旁边有一水塔,当时溪口人生活用水都直接取自剡溪,而宋美龄很不习惯直接使用剡溪水,所以特意在文昌阁旁挖深井,建水塔,将地下水抽到水塔之上,成为了溪口镇最早的自来水。
图片
文昌阁旁的水塔
石阶而上,还必须经过一座被树木掩映的亭子,名之为“乐亭”,蒋介石作有《武岭乐亭记》,以描述其胜景。
文昌阁下就是武岭潭,潭深水碧,游鱼历历,俯瞰山色风光这边独好。
图片
乐亭
小洋房,建于1930年,与文昌阁有露天走廊相通,又称剡溪小筑或涵斋。1937年初夏,蒋经国从苏联归来,偕夫人与长子居住于此。
图片
小洋房
在一楼有一块“以血洗血”的石碑,这是蒋经国生母毛福梅被日本人飞机轰炸而亡后,其回来奔丧,悲愤中写下了这四个大字,并勒石成碑。
图片
武岭学校,创建于1929年,是蒋介石遵照母亲遗嘱而创办,首任校长是留日师范毕业生张明镐,1932年后蒋介石亲任校长。当时是仿效开放式法国乡村教育模式,设有幼稚园、小学和中学。
现在里面保留有11栋建筑,溪口博物馆和溪口民间博物馆也设在里面,主要展示了溪口风土人情、民俗民风、文物精品等等。
图片
武岭学校(溪口博物馆)
旁边中西合璧造型的大礼堂,当时主要用作蒋家举办寿宴、演戏以及招待民国高级官员的场所。
其实后来,蒋介石又分别建武岭学校葛竹分校和东岙分校,岁月变迁,旧址仍在,只是早已人去楼空。
图片
武岭学校内景观
蒋氏宗祠,包括新老两所祠堂。老祠堂始建于清代中期,规模较小。为了安放“三房祖先灵位”,蒋介石重新建了一座更大、更气派的新祠堂,专门供奉溪口蒋姓先祖,
新祠堂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,建成后蒋亲笔题写了“忠孝传家”牌匾,劝诫族人要以忠孝行事。
图片
蒋氏宗祠
丰镐房,这是蒋氏祖宅,有大小房屋49余间。正堂供奉的是蒋氏家族灵位,后堂名为报本堂,是祭祖的地方。
图片
丰镐房(又名素居)
“报本堂”上的匾额由吴敬恒所书,两边柱上楹联“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,光前裕后所望孝子贤孙”,系蒋介石手迹。
图片
报本堂
“丰镐房”,取自西周文王、武王建都的“丰邑”、“镐京”的第一个字,故称为“丰镐”。
蒋介石15岁时在丰镐房娶了毛福梅,1910年蒋经国出生在这里。
蒋家笃信佛教,吃素念佛,故这座宅子又取名“素居”。
图片
丰镐房建筑
玉泰盐铺,清同治十年(1871年)蒋介石祖父蒋玉表开设玉泰盐铺,店面3间,后置作坊,楼上居家。光绪十三年(1887年)蒋介石出生在这里。
图片
玉泰盐铺进门天井
门口的“玉泰盐铺原址”几个字系蒋介石于1948年重修这个宅子时亲笔所提。
图片
玉泰盐铺正门
蒋母墓地,位于溪口镇西北白岩山鱼麟岙,规模很大,主要由墓道、墓穴和慈庵等组成。
沿阶而上,可以一一看到这些景观。蒋母墓穴前的石碑上写着“蒋母之墓”四字,为孙中山所题。
图片
蒋母之墓
在绿树掩映下,有一排青砖灰瓦的平房,这里便是当地俗称的墓庐,取名慈庵。五开间平房,设有卧室、书房、客厅等,虽然陈设简单,但功能齐全。
慈庵是蒋介石恪守传统孝道的场所,也是他回乡后入住次数和时间最长的地方。
1949年4月24日凌晨,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,蒋介石在此度过了他在溪口的最后一个夜晚,第二天,便从象山港乘船永远地离开了故土。
图片
慈庵
游览小贴士:
(1)参观“蒋氏故居”建筑群需买联票,不能单独购票。这个联票还包括杜鹃谷森林公园。
(2)溪口美食,如溪口千层饼、奉化鱼丸和芋艿头等,味道不错。
(3)在溪口周边还有雪窦寺、杜鹃谷森林公园、滕头村、岩头古村(毛福梅的故乡)等景区,值得去一一探访。
图片
剡溪旁景观
行走在溪口充满民国风的老建筑和风景秀美的山水之间,可谓青山有绿水而秀美,历史因人物而精彩,感叹:溪口古韵今犹在,一代枭雄黯消然。
想起在三里长街中,立有一尊布袋和尚的铜像,袒胸露腹,肩挑布袋,咧嘴大笑,洒脱恣意的行走在人群之中。
图片
剡溪旁布袋和尚铜像
人生短短几十年,所有的功名利禄,终将在后人的笑谈中成为历史的过往。
注:布袋和尚名契此,奉化人,在雪窦寺弘法,被奉为弥勒菩萨的化身,雪窦山被尊为“弥勒圣地”。
#秋日生活打卡季##秋日旅行日记#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